行动教育

首页
>学术观点
>李践:组织增长“四部曲”
李践:组织增长“四部曲”
2025-02-14 00:00:00作者:李践


一季度,人才成为企业的主题词。企业发展,先有人才增长,才有业绩增长。如何高效推动组织增长?


下文摘选自行动教育董事长兼CEO李践老师的书籍——新版《赢利》的第四章:组织裂变,解密组织增长“四部曲”,助力企业用体系化力量驱动组织高质量增长。



本文作者:李践

行动教育董事长兼CEO

浓缩EMBA》主讲导师


*下文整理自李践新版《赢利》,有删减

如需阅读完整版,点击下方链接,购买书籍





组织的底层逻辑:

1+1+1=111


组织如何才能从单枪匹马走向千军万马呢?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理解组织裂变的底层逻辑。如果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达,组织的底层逻辑是:1+1+1=111。


组织,组,组合;织,编织。也就是说,组织是为了达成一个共同的战略目标,将一群人科学、有序地组合和编织在一起最终,通过组织超越个人的力量、放大个人的力量,实现整体效率最大化



这个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就是组织,伟大的事业全都靠组织缔造,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凭借创始人的一己之力成功。


如果一个老板创业,最后没有去发展组织,那就大错特错。因为当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完成从0到1时,企业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间窗口期。如果这个时候企业的人才跟不上,组织裂变的速度太慢,不能快速地从金牌复制到规模,就会白白错失这个时间窗口期竞争对手跟上了,企业的创新红利随之消散。


而如何才能快速实现从金牌到规模呢?




组织增长公式:

业绩=人效×人数


任何组织都是从小到大发育出来的,组织裂变这件事的关键在于一号位,一号位至少要把60%的时间花在下面4件事情上:



  • 搭班子:组织的“四梁八柱”
  • 增人效:全球采购供应链关键人才
  • 长人数:创造营销势能的兵力法则
  • 建人梯:构建人才生产线


如果一号位不亲自抓这四件事,那么这件事就会没人抓,最后就成了光杆司令。




搭班子:

搭建组织的“四梁八柱”


组织发展的第一步就是搭班子——先把组织的骨架给搭起来。企业要按部就班做好以下几个动作:



组织是第一增长力,这就意味着一号位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


过去,一号位可能是业务高手或技术专家,现在他必须成为组织设计师,职责是将各部门、各单元的能力有机地串联起来,使其发挥出“1+1+1=111”的效果。


这件事不能授权给他人,必须由一号位亲自操刀。


优秀的一号位一定是一个流程专家,他必须对组织设计负全责,对流程了然于心,对每个岗位的责权利了如指掌。






就像盖房子要先架起四梁八柱,同样,组织也有“四梁八柱”,它被称之为组织的“四大天王”和“八大金刚”。


再小的企业也要功能齐全,只有功能齐全,才能保证整个经营系统的完整性。


“四大天王”卡住组织的四件事:人、财、物、销。


人是什么?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对人的全周期管理,实现组织的战略。


财是什么?财务管理,它是经营的检测系统。经营企业的任何决策,最终都会反映在财务结果之中。


物是什么?企业的供给线,包括设计、生产、研发、物流、IT等,决定你的产品是否有竞争力。


销是什么?它不是指狭义的销售部门,而是要解决让客户知道并买到的问题,即推广和渠道。这些是企业的前台。企业想要做大,必须要把重兵压在前台。



这四件事的重要性排序为:人>财>物>销。人是一切的前提,即便在组织不完善的情况下,也要首先解决选人和育人的问题;其次是财务,财务是老板的军师,它提供一套经营结果的检测系统,指导一号位和管理者做决策;第三重要的是物,决定了这家企业产品上的竞争力,没有产品力,即便“销”再怎么发力,产品都不好卖。前面三件事都解决了,最后才轮到“销”。


物有本末,事有先后。如果一号位在组织逻辑上没打通,最终就会将企业引向歧途。配齐 “四大天王”后还要继续搭班子,各自配齐副职,组成“八大金刚”。




从组织架构上来看,一号位的知识面必须宽,每个模块都要懂,人、财、物、销横向覆盖,“四大天王”“八大金刚”必须纵向发展,专精深。



搭班子是一个从上到下的系统工程,只要是管理者,就必须培养搭班子的意识和能力。


在行动教育,上到总裁,下到部门经理,都必须学会搭班子。比如,公司规定每个部门经理至少要管理6名员工。部门经理需要搭班子:从这6个人中选出3名教官,组成师父团队,由每位师父分别带教1名新员工,这样管理团队就简单多了,团队也能快速实现复制和裂变。


组织发展是一层一层往下推的,一层抓一层,层层搭班子,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干部,保证人才梯队建设跟得上,真正实现人才辈出。





增人效:

全球采购供应链关键人才


班子搭好后,接下来的关键是增人效。


人效首先来自哪里?供应链这条线的研发环节。


产业链中最有价值的是两端——研发和市场,一旦企业能占据技术研发这个制高点,产品价值就会有重大突破,人效自然也能上一个大台阶。


如果你要开餐馆,你的人效来自哪里?厨师。如果你开学校,你的人效来自哪里?老师。如果你开工厂,你的人效来自哪里?技术。


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真正决定人效的就是供应链端的顶尖关键人才,而这种人往往也是非常稀缺的。



越是小公司,越要找顶尖关键人才。大公司的品牌已经做出来了,用户是冲着大公司的品牌来的。而小公司没有品牌光环,用户就是冲着顶尖关键人才来的。


中小企业,在没有品牌力加持的情况下,如何才能找到顶尖关键人才呢?我们从实践中总结了三条指导原则。





追根溯源,一家企业对人才的选择标准其实是由战略目标决定的。


如果你立志要成为一只不一样的雄鹰,定位世界级标准,那么你就必须放眼全球,匹配世界级的人才,这才符合战略的一致性原理。



古人云: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任何一个组织要想强大,首先是人力资源强大,因为人是原点,人是一切的创造


管理学上有一条著名的奥格尔维法则,讲的是如果你经常雇用比你弱小的人,将来我们就会变成矮人国,变成一家侏儒公司。相反,如果你每次都雇用比你高大的人,那么日后我们必定会成为一家巨人公司。


在采购人才时,企业一定要不断地升级标准:不仅是一号位要找比自己强的人才,所有的领导干部都要用比自己强的人。这也倒逼领导者必须精挑细选,团队的战斗力也会越来越强。




全球采购顶尖关键人才,许多老板可能内心真实想法是“我没有钱,怎么可能吸引到顶尖人才?”


请注意,作为创业者,钱不是障碍,千万不能因为没有钱而自我设限。创业者的任务就是赚钱,钱怎么可能是障碍呢?只要有人,就会有钱,所以钱从来不是问题。


那么小公司怎么才能与顶尖关键人才达成合作呢?从雇佣制转向项目制合作。也就是说,顶尖关键人才不是像普通员工一样招聘来的,他是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采购来的。



譬如说:当行动教育需要一名讲战略的世界级名师时,我们会在全球范围内搜索战略领域的顶尖名师,并向他们咨询:“如果我们邀请您讲三天三夜的战略课程,您需要多少钱?”如此一来,再大的“神”也能请得起,因为我们只占用了他三天三夜的时间,他不可能开出天价。


纵使这会让企业投入不小的成本,但这些关键人才的产出更大。即便只是项目制合作,这些顶尖关键人才也会直接拉升企业的产品力,而人效就源于产品力。




长人数:

创造营销势能的兵力法则


提人效的同时,企业还要长人数。为什么要长人数?因为利润增长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收入增长,二是成本降低。如果要实现收入增长,就要回到收入公式的原点来思考:


收入=价×量

价做大靠产品力。产品的价值做出深度,价格就有了增长空间

量做大靠用户的复购和转介绍,它们背后都要靠营销团队支撑


营销团队要解决两件事:一是让客户知道;二是让客户买到。前者是品牌力,靠企业投入推广的“空军”,对市场进行地毯式轰炸;后者是渠道力,靠企业有足够的“陆军”,对渠道进行饱和式进攻。


品牌力是走进千家万户,而渠道力是布局千城万店。品牌和渠道的背后,本质上是人海战术,是千军万马。也就是说,企业是先有人才增长率,才有业绩增长率。



自古以来,为人津津乐道的一个词叫“以少胜多”,实则这是一种投机思维,它是违反战争规律的。


读过《孙子兵法》的人都知道:《孙子兵法》的精髓从来不是以少胜多,而是以多胜少。其中有一句话可以作为证明:“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如果你的兵力是对方的十倍,就可以围住对方打;如果你的兵力是对方的五倍,就可以正面进攻;如果你的兵力是对方的两倍,就可以先把对方分散了再打;如果敌我双方兵力差不多时,还可能设法一战;如果敌人兵力比我们多,那就赶紧逃走,不要打;如果敌人兵力比我们高很多,那就必须主动避开。


由此可见,孙子的逻辑是要在有足够胜算的情况下才能打。怎样才能有足够的胜算呢?核心关键就是要集中兵力,以十打一,甚至以百打一,对对手形成碾压之势。


经营企业三十余年,我有一个切身的感悟:企业一开始可能是拼智力,但打到最后,一定是拼体力。谁的人多,谁的体力就好,谁就能赢得竞争。





建人梯:

构建人才生产线


最后还要建人梯,因为企业还要解决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企业的人从哪里来?显然,仅靠外部招聘不足以解决问题,企业还必须构建自己的人才生产线,源源不断地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


此时,企业就不仅仅是一家企业,而是一所培育人才的学校,把企业家变成校长,把领导变成老师,把企业变成人才工厂。而要想落地企业大学,首先一号位自己在学习上必须率先垂范、躬身入局。



战略从来不是一句话,校长也不是一个称谓。老板必须躬身入局、刻苦学习、努力践行、培训宣导、考评跟踪……


同时,企业家还必须为企业大学选择一位执行副校长,其核心工作就是建立大学的运营标准和制度流程;在每一条垂直专业线上都设一位副校长,由各部门负责人兼任,这就是所谓的“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这样可以让企业大学的学习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最后,企业大学还需要设置专门的学习官,对学习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跟踪检查。



员工到底需要学什么?企业要回到战争的逻辑来思考。


什么叫战争的逻辑?训战结合,打什么,学什么。


组织最大的资产是每一位成员的时间,它不可再生,因此每分每秒都必须产出价值。所以,企业的学习必须真枪实弹,一切围绕业绩提升。打仗打什么,你就要学什么。



你是员工,那么你学习完课程后,绩效必须提升;你是管理者,学完课程后,你的思维格局、管理能级和管理效率就必须提升,你要学会选人,学会带将,学会让别人工作,学会帮助别人成功。


所有这些学习内容,最终都是为了不断提升高、中、基层的胜任力,赋予组织成员专业作战能力,从而实现业绩提升。


那怎么验证学习的成果呢?


我们要用业绩成果来倒逼领导者:每增加一个兵,必须要加100万元的业绩收入;每增加一个将,要增加1000万元的业绩收入;每增加一个帅,就要增加300万元的利润,达不成目标就得撤职。



明确了学什么,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教。团队要进行分层标准化,建立人才生产线。



行动教育属于直营模式,因此整个营销体系就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它自上而下分为四个层级:帅(分公司总经理)、将(团队总监)、兵(一线销售伙伴)、客(用户)。


第一条人才生产线——新兵连。新兵连由谁负责?各个分公司的将帅负责。任何一名新兵进入公司,马上就会有教官来培训他:这个组织的文化、制度、流程以及标准分别是什么?接下来,教官还会教他战术动作:第一天做什么?第二天做什么?第三天做什么?具体做哪些动作才能达标?用什么标准来评估他能否晋升?一切培育流程全部标准化了。因为只有流程标准化,才能真正称为人才生产线。



精兵连由谁来负责?集团总部的学习官。第三条人才生产线叫管培生,这条生产线是为了培养未来的将,由人力资源副总裁亲自抓。第四条人才生产线是针对团队总监的大将营,由营销副总裁亲自抓。最后一条线是针对分公司总经理的将帅营,我作为一号位要亲自抓,营销副总裁作为副总教练来辅助我。


注意,我们不是在教他们怎么做,而是给他们一套标准流程,让他们照着做就能出成果。


人才生产线的建设是一个细致活。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人才培育都需要扎到深处:每人、每天、每件事、每个动作都需要管得非常细。



企业的成功基于人,但是失败基于管理。一家公司做不起来,通常是由于管理太弱。


为什么管理太弱?因为企业从上到下都没有把精力放到组织发展上,没有做到细节管理,没有做到流程管理,没有建制度,没有建标准。


从个体户到企业家,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单枪匹马到千军万马,这是经营中最难的部分之一。


但无论多难,这件事都意义非凡,正如丘吉尔讲过的一句名言:人们塑造组织,组织成型后,变成组织塑造我们






关键词:李践
RELEVANT INFORMATION
相关资讯
rightIcon
课程师资
>浓缩EMBA
>校长EMBA
师资介绍
行动校友
校友会介绍
行动故事
行动活动
关于行动
学校介绍
行动新闻
全球校区
加入我们
投资者关系
扫码领取试学课程
微信扫码咨询课程
集团总部地址:
上海市虹桥商务区兴虹路168弄花瓣楼A栋
Copyright © 行动教育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107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