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家企业的奖罚机制设计得好不好?
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有清晰的价值主张。任何人一进入公司,就知道做什么事情会得到奖励,做什么事情会受到惩罚。
二是奖罚要拉开差距。企业不要小奖小罚,而是要大奖大罚。
行动教育创始人、董事长
企业管理畅销书《赢利》《将才》作者
高绩效机制本身就是大奖。一个人之所以能达成高绩效,是因为成就了用户,并得到了用户的信赖和支持。所以,绩效本身就是成就用户带来的奖励。
专业线的高级人才设计双轨制绩效。这种绩效模式对销售线人才是有效的,但对专业线的高级人才会不会缺乏吸引力呢?实际上,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可以灵活地设计双轨制绩效。
举例来说,假如现在企业招聘了一个专业人才,他的期望月薪是20 000元。如果他入职的是一家吃大锅饭的企业,他的薪酬构成就是“底薪18 000元+绩效2 000元”。但是,聪明的企业家绝对不会这样设计薪酬结构。企业首先要对这个员工进行能力评估,如果评估结果显示“通过”,那么企业可以满足他的月薪期望。紧接着,企业会与他在合同中约定:20 000元的薪酬中,10%是保底薪酬,另外90%则与绩效挂钩。每服务1个用户,他可以得到3 000元的绩效收入。假设他本月只服务了4个用户,那么绩效收入只有12 000元。这时企业该怎么处理?企业会承诺取高不取低,仍然可以给他20 000元的保底月薪。相反,假设他本月服务了10个用户,绩效收入为30 000元,那么他本月的总薪酬就是32 000元。
这种绩效设计方式就是典型的双轨制,遵循取高不取低的原则。鼓励员工突破自己过去的边界,奋力达成更高的绩效。激发个人潜力。
所谓“大罚”,指的就是电网机制。
比如,企业规定这个岗位的电网是绩效收入不能低于15 000元。这就意味着,如果这位员工服务的用户低于5个,他下个月就必须离开。所以,奖要奖得心花怒放,罚要罚得胆战心惊,这两个动作是双管齐下的,而不是单独存在的。
绩效设计是要利用人性趋利避害的特点,通过重奖重罚、双管齐下的方式,达到激发员工自驱力、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目的。
整套绩效机制不是人为的,全部都会固化为人力资源制度、财务制度等。
本文节选自书籍《赢利》,行动教育董事长兼CEO李践老师著。供您参考。
为了保证能在残酷的商业竞争中活下来,公司必须有清晰的奖罚制度和劳动价值主张,让公司里每个人都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明白做得好会得到奖赏,做不好要接受惩罚,接下来还必须反省、学习和改进。如果你不能接受这种惩罚,不愿意反省改进,你就要离开这个组织或者换一个赛道。
*本文摘选自书籍《赢利》,李践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