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教育

首页
>学术观点
>宋志平:像办学校一样办企业
宋志平:像办学校一样办企业
2024-04-30 00:00:00作者:宋志平


宋志平老师经营企业40年,曾把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两家“草根央企”,双双带进世界500强。


在他的书籍《经营30条》中,宋志平老师总结了自己的经营理念与心得,并提出要像办学校一样办企业,分享自身的学习经验以及企业应该如何学习。本文摘选了该部分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宋志平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首席专家

行动教育《校长EMBA》-【经营方略】主讲导师



我是个热衷于企业管理教育的人,我提倡像办学校一样办企业,也要像办企业一样办学校。企业和商学院要像医学院一样,既要实践,也要学习,讲究知行合一。


企业要成为学习型组织,进行深度互动,要关注培训教育,提升组织的整体素质。




一、做企业既要实践,也要学习


要想做好企业,只靠经验不行,但只靠读书学习也不行,要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只有既学习又实践的人,才能做好企业。另外也要重视商学院的作用,有必要把干部送去培训,但商学院也应是理论加实践型的,既有老师又有“教练”。我提倡要像办学校一样办企业,也要像办企业一样办学校。


管理不是无师自通的,管理水平的提高源于坚持不懈地学习。我是理工科出身,走上领导岗位后之所以能胜任工作,与MBA的培养是分不开的。1993年当厂长时,我正在读MBA,因为工作太忙一度不想学了。我跟导师说,当了厂长事情多了而且现在厂里比较困难,我想全力以赴做好厂里的事。导师对我说,其实工作担子越重,越应该学习。一语惊醒梦中人,对啊,学习不正是为了工作吗?


实践证明,导师的话是对的。MBA课程弥补了我的市场经济和企业管理知识的不足,通过读MBA,我系统地学习了公司财务、会计、宏观经济、微观经济等课程,这些知识在工作中用处很大。尤其是财务知识,直到今天都在发挥作用。完成MBA学业后,我又接着攻读在职管理工程博士学位,其间导师会指定一些课题,以及一些基础理论、管理哲学等方面的书,看了书还要写文章,写完还要发表。这种学习方法能促使人归纳问题、系统思考、不断提升。


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大都是案例,回到企业,每次会上研究的问题也大都是案例。我把书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企业中,把企业当成一本书去归纳总结,遇到问题冷静分析解决。当面对问题时,先认真思考,然后把复杂的问题逐步解决,时间长了感性认识就慢慢升华为理性认识。正是在这种“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中,很多企业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商学院教育不仅改变了我,也改变了我的团队。多年来北新建材和中国建材集团每年都会输送干部到商学院学习,经过系统地培训,干部们的分析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等有了极大的提升。大家都能分析财务报表,熟练运用管理术语,这样管理就有了共同语言,管理体系也变得更加系统和规范。


美国西点军校培养出的企业家有很多,究其原因,是西点军校更注重培养对自我的严格管理,培养人坚强的性格,与纯理论知识比起来,这些或许更重要。企业培训和商学院教育要向医学院学习。


在医学院,大部分教授都会去临床,因为只有具备临床经验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医院还有一个会诊制度,不同科室的医生针对病人的病情和医疗方案会共同研究,以减少失误。医学最终是为了治病救人,而企业教育说到底是为了做好企业。





二、学习型组织的核心是深度互动


做企业仅仅依靠一两位优秀领导的经验是不够的,仅仅靠少数人学习也是不够的,整个企业上上下下都要有持续学习的习惯。学习者掌握未来,活到老学到老,只有学习型组织才能助力企业不断进取、不断向前发展。


按照美国学者彼得·圣吉的归纳,学习型组织要进行5项修炼:实现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加强团队学习、进行系统思考。想想确实是这样,我一直把建立学习型组织作为做企业的一个基本目标,我常对大家说的一句话就是“把时间用在学习上,把心思用在工作上”。


对年轻人来说,要想强大,一是要忠诚,忠诚于事业,忠诚于团队,为人忠诚;二是要勤奋,别人在玩耍时你要继续工作读书,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辛苦才能比别人更强大;三是要战胜自我,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如人一样,要想强大,就要不停地发展和更新,在此过程中,也要持续地否定之否定,那些曾辉煌过的企业失败的教训就在于它们总是用过去的成功经验。建立学习型组织,持续加强团队学习,会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国建材集团办公楼的廊道里装置有书柜,里面的图书员工都可以借阅。我们还办有读书会,大家以文会友。但学习型组织,并不只是每人拿一本书来读,更重要的是大家要在工作中深度互动和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深度互动是团队学习的主要方法。


1995年我到英国一家公司参观时,看到他们每个人都随身带着一张卡片,上面第一句话就是“人是最重要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们需要沟通”。团队学习就是一个通过相互沟通和相互学习来达到目标的过程。


在北新建材当厂长时,为了加强干部们的交流和互动,我安排工厂领导班子成员和二级单位的一把手每周一早晨在企业食堂一起开一次早餐会,每次由一位二级单位一把手讲讲他所在单位近期的工作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最后由我作总结发言,主要是鼓励大家。这些深度的交流和互动非常有益,不光交流了工作,也增进了同事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长久以来,我也在各大商学院做实践教授,我非常重视讲课时和大家的互动,如果不互动,就不知道对方的想法。学员们站起来提出的问题,就是他们真想讨论、真想解决的问题。学校是个学习的地方,也是一个让企业家反思和联想的地方,企业家应该多去。正所谓教学相长,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提升组织的整体素质


企业里,我选人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以才为主。明代思想家吕新吾在论著《呻吟语》中讲:“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三个资质对应的依次是人格、勇气和能力。一流的领导者就要有一流的人格。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如果一个干部品德不过关甚至存在大问题,那么他的能耐越大,对企业的损害就越大,不仅会把整个团队的风气带坏,而且会把企业的基础搞垮。所以,有才无德的人即使能力再强也不能用。当然,有德无才也不行,没有真才实学,只是个“好好先生”,做企业也不会有大起色。做企业这么多年,我发现德才兼备的企业干部,确实是可遇不可求的。


作为企业的带头人,不仅要提升自我素养,还要成为团队素养的培育者。什么样的企业干部才是素养高的好干部呢?对于国有企业的干部,这是有一些具体要求的,就是要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这20个字,不仅适合国有企业的干部,同样也适合其他所有类型企业的干部。


我对企业干部提出了“四精五有”的素养要求。四精,就是要精心做人、精心做事、精心用权、精心交友。五有,就是要有学习能力、有市场意识、有敬业精神、有专业水准、有思想境界。



为了提升组织的经营管理能力,中国建材把一些企业管理工法印制成内部教材发给大家学习,被称为集团的“武功秘籍”,像《八大工法》《六星企业》《五有干部》等,这些都成了大家学习和对标管理的工具书。这些年我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也写了些书,这些书首先是写给企业内部的干部看的,方便干部们更加熟练地学习和掌握经营管理的技能。


中国建材集团每个月都有一场经营分析会,大约有50位经理人参加,大家在会上先汇报一下各自公司的经营指标,然后总经理部署安排工作,最后是我给大家“布道”,我大概会讲一个小时,主要讲形势、战略和思想文化的要求,就像在商学院讲课一样,我给大家讲了十几年。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一个经历非常重要,就是年纪轻轻就走上领导岗位。我在北新建材做副厂长时是30岁,做厂长时是36岁。由于比较早地进入领导岗位,我学习和积累了不少管理知识与领导经验,这为我后来出任更大企业的领导打下了基础。我主张早些使用年轻人,多创造机会,让年轻人尽早脱颖而出,到重要岗位上历练,让他们边学边干。


企业最终是要交给年轻一代来管理,所以对年轻人才要敢用、早用。在企业这个大家庭里,年轻人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古人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意思是说,我们爱孩子就要为他们想得长远一些。同样,我们喜爱年轻人,也要为他们想得长远一些。未来要留给年青一代,年轻人不是要照着我们以前的经验去做,而是要像前辈那样,在遇到问题时去克服、去变化、去创新、去发展,这才是管理的精髓。




四、学会深度学习


学习有浮浅化的、有碎片化的,也有深度的。现在职场中通过手机微信号或者各类App学习的人比较多,这些缺少系统化,属于间歇性的学习状态。


我们要加强深度学习,如果真心想学习,时间挤一挤总是有的,每晚睡前的2个小时,其实是很好的学习时间。学习有听者型,也有读者型,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安排自己每天的学习计划,重要的是应该保障每天有整块不易被打扰的时间来进行深度学习。


我也鼓励大家进行深度思考,我本人是一个特别爱思考的人,只要进入思考状态,就觉得大脑停不下来,一直在飞速运转,有时候大家看到我发呆,其实我不是在放空,而是已经进入深度思考的状态。我把思考看得特别重要,做什么事情,都是先想,想明白了,想透彻了,再去做。每天清晨醒来,我都会进行认真地思考,这段时间头脑特别清醒,正是用来深度思考的好时间。我们可以每月选择一天作为思考日,每年选择整周作为思考周。


做企业,要心无旁骛,一心一意,这个其实就是深度工作的状态,就是专心致志地工作,不受任何人打扰。要达到这种状态,关键就是要在工作中不处理任何杂事,保持高度的专注力。每天8小时的正常工作时间,上午与下午至少要保持各2小时的深度工作状态,时间不宜过长,因为人的耐受力是有限的,过长时间和过累都是不可持续的,要张弛有道。


像我这样,常年全身心扑在工作上的状态,一部分是性格使然,一部分是责任心使然,这些都时刻提醒我不能有任何懈怠。大多数企业家可能都是我这样的状态。


从中国建材集团工作岗位退休后,我心里的那根弦不再像以前那样紧绷了,但这么多年习惯已经养成了,所以现在在两个协会里工作,我还是兢兢业业,从不懈怠。


* 本文摘编自宋志平老师的《经营30条》。










关键词:行动教育宋志平
RELEVANT INFORMATION
相关资讯
rightIcon
课程师资
>浓缩EMBA
>校长EMBA
师资介绍
行动校友
校友会介绍
行动故事
行动活动
关于行动
学校介绍
行动新闻
全球校区
加入我们
投资者关系
扫码领取试学课程
微信扫码咨询课程
集团总部地址:
上海市虹桥商务区兴虹路168弄花瓣楼A栋
Copyright © 行动教育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10737号